
我對電影配樂一直有所偏愛。有些電影音樂只是驚鴻一瞥,有的卻蕩氣回腸,讓人感動,直叫人看完電影後即刻買CD回家好好欣賞,有時還會一再哼唱這些曲調。看過電影的人,再聽到原聲音樂時,劇情畫面自然而然的就會浮現。
馬來西亞愛樂樂團(MPO)昨晚舉辦了一場由客座指揮家Richard Kaufman指揮的「電影原聲樂的黃金年代」音樂會。是夜所選的曲目是1950至80年代好萊塢黃金時期的電影配樂。要在90分鐘的有限時間內演奏30年來偉大電影的音樂主題,是有點強人所難,所以在音樂的取捨上難免會有期待和失落。上個世紀的電影我觀賞過的並不多,比較熟悉的是Henry Mancini及John Williams。我喜歡Kaufman將Mancini的幾首作品以串場的方式呈獻,當MoonRiver的旋律輕輕從舞台一角的鋼琴傳出時,那清脆空靈的聲音有如愛神的箭,不止射中男主角的心房,也讓我深深感動。那是一種可以穿透身軀的情緒,沒有甚麼繁複的技巧,卻讓靈魂得以洗滌。我真的很慶幸自己身在現場,親耳聽見這一首首的交響版電影音樂風情,真是令我感到無比的幸福。從全場觀眾的鼓掌和歡呼聲,就可以知道大家一定都和我一樣感動。當一首首盪氣迴腸的音樂飄盪在空氣中,就像是看著那一幕幕許多看過與未看過的電影膠卷,放映著有著無數的感人故事。
電影配樂家總愛說動聽的音樂可以救活一部不夠精彩的作品。在音樂演奏前,投影屏幕上會出現有關電影的海報,而指揮家在演奏前也陸續講解一小段的音樂故事。最記得的是他引述作曲家Adolf Deutsch的話說:「電影作曲家就像殯儀業者般,他無法讓屍體恢復生命,但他可以讓他看起來更好些 (A film musician is like a mortician. He can't bring the body to life, but he can make it look better.)」。好的電影配樂確實可以豐富電影的想像空間。Richard Kaufman專長指揮電影和電視原聲樂,在洛杉磯出生的他如今在芝加哥交響樂團指揮"Friday Night at the Movie"的電影音樂演奏。他於1993獲得Grammy Awards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奬。本身為小提琴家的Kaufman也為大師John Williams的電影配樂演奏過。
突然覺得原來自己離電影好近,也更想去找出過去的舊電影來好好欣賞一番。這麼久以來,也只有這樣一次機會聆聽像這樣的電影音樂會。對於電影音樂這一門,我認識的真的是太少了,還得要多看電影多聽音樂,多瞭解創作人的創作源頭和理念。就把這一項列入今年要做的事情列表中吧!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