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 December, 2007

青春鐵馬向前行

___第一次知道馬英九騎單車環島,是在星洲日報副刊上的連載,但當時我並沒有多加留意裡面的內容,只覺得大概又是什麼政治秀吧。直到我無意中看到隨行記者范凌嘉寫的《一個記者的隨行觀察》,提到需要跟騎時那種抓狂的心情和單車縱走的過程,還有一句話:「有朝一日當他(馬英九)要提出國政藍圖時,鐵馬經驗將讓他更貼近真事,提出能感動人心的政策。」因為這些,我想知道馬英九和團隊們是怎樣單車縱走臺灣,走過什麼地方?他提出了怎樣的治國方針?因為這些,我站著打了4個小時書釘,把書看完,看完後,還是買了。
___ 我不知道這樣在烈日下奔馳可以有什麼令人深思的體會,但這樣的體力和毅力是讓我我敬佩的。馬英九騎了10天單車,在城鄉阡陌間拜訪居民,操著不輪轉的台語和地方居民對話請教。他欲推廣單車騎乘運動,闢建自行車道,讓人民利用自行車來運動休閒。這讓我想起曾在北歐看過的一幕:在市政廳所舉辦的宴會中,穿上西装打上領帶的男賓客們几乎都是騎着單車赴宴的,當時看見覺得很有趣,但其實還蠻羡慕的。他們有完整的自行車專用道和停車點,只要塞進一个20kr的硬幣,便可推車走人,在市中心規定的區域内無時間限制地使用,用完再将脚踏車放到街上任何一个停車點,把車鎖上,就可以取回硬幣。對於遊客而言,使用方便又省錢。
___ 此外,馬英九對保留古蹟有一套接近歐洲國家的想法,即修護不加建,在這一點上他是有品位的。讓我想起龍應臺曾說過:「先進國家的『先代化』是手段,保護傳統是目的。警如在環境生態上所做的鉅額投資和研發,其實不過是想重新得回最單純的『小橋流水人家』罷了。大資本、高科技、研發與發展,最終的目地不是飄向無限,而是回到根本 - 回到自己的語言、文化、自己的歷史、信仰、自己的泥土。」
___ 時下的政治人物,不是貪瀆,就是濫權,沒有幾個是真正關心人民的想法,也沒有幾個真正關心自己的國家將會何去何從,更沒有什麼責任感。他們只想在在位時大撈一筆,只關心自己的口袋和銀行數字。很多時候,我們四分五裂,我們像是失根的蘭花,從前的安身立命、生死不渝的價值一去不返,我們不知道自己要抓住什麼。盡管我們衣著光鮮,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靈魂早已不在。對於自己的國家失望透頂,唯有賺更多的錢,用銀行數字來換取安全感。我們都希望過去的善良、純樸、誠實、勤奮的美德可以再找回來。
___ 我想我是容易被感動的(是不是也意味著容易被騙?)
___ 這趟環島之旅有沒有達到他的政治效應我不清楚,我相信其創造的經濟效益卻是肯定的。從前只聽說乘車環島,是他令孤陋寡聞的我知道了單車環島,直嚷著要台灣的友人等我一起去環島。
___ 台灣,我就要來了!

No comments:

LinkWithin
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